查看原文
其他

NASA“机智”号火星直升机因伤退役,无法再飞行;全球首次,我国5名完全耳聋儿童借助基因疗法恢复听力 | 环球科学要闻

环球科学 环球科学 2024-04-05

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

周一至周五

第一时间掌握

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



· 火星探测 ·
NASA“机智”号火星直升机因伤退役,无法再飞行

图像显示,至少有一个旋翼叶片在着陆过程中受损(图片来源:NASA/JPL-Caltech)


当地时间1月25日,美国航空航天局(NASA)宣布,“机智”号火星直升机由于旋翼损坏,再也无法飞行,任务结束。


“机智”号于2021年4月19日首次在火星起飞,原本预计在30天的时间里,进行最多5次实验性飞行测试。然而“机智”号在过去近3年时间里,完成了72次飞行,飞行距离达到了预计距离的14倍。在1月18日的最后一次飞行降落过程中,“机智”号在距地表1米处与作为通信中继的“毅力”号失去联系。第二天通信重新建立后,发送到地球的图像显示,至少有一个旋翼叶片在着陆过程中受损,无法再次飞行。目前“机智”号仍能与地面控制人员保持联系,地面团队将对直升机系统进行最终测试,并下载剩余图像和数据。遗憾的是,目前“毅力”号火星车距离“机智”号所在地太远,无法为其拍摄最后的图像。(NASA)



· 基因疗法 ·
全球首次,我国5名完全耳聋的儿童借助基因疗法恢复听力

1月24日,一项发表于《柳叶刀》The Lancet)的新研究公布了一款新的基因疗法治疗常染色体隐性耳聋9(DFNB9)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。这一试验由复旦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进行,试验中,6名接受治疗的儿童中有5名恢复听力,语音识别能力改善。DFNB9由常染色体上2个OTOF等位基因的突变引起,OTOF基因表达的Otoferlin会参与内耳毛细胞的囊泡融合过程,该基因突变会导致毛细胞无法向大脑传递信息,进而导致先天性的双耳听力完全损失。


2022年12月,研究人员在复旦大学附属眼科医院(Eye & ENT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)开始了第一个患者的临床试验,这也是全球首个基因疗法治疗这种疾病的临床试验(早于礼来旗下公司于去年10月进行的、类似的临床试验)。试验中6名儿童的平均听性脑干反应(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,ABR,用于评估内耳至听觉脑干通路的完整性)阈值超过95分贝,双耳均完全耳聋。


研究人员通过一种特殊的外科手术,将一种基因疗法制剂——携带人类OTOF基因的腺相关病毒(AAV)注射到患者内耳的耳蜗,其中1名儿童接受了9×1011载体基因组的剂量,剩下5名儿童接受了1.5×1012载体基因组的剂量。随后,研究人员对6名儿童进行了为期26周的观察。26周后,5名儿童表现出听力恢复,接受较低剂量的儿童平均ABR阈值(阈值越低,听力越好)从大于95分贝,在4周时降低到了68分贝,26周时为45分贝。在接受较高剂量治疗的4名儿童中,平均ABR阈值在26周时恢复到了55分贝。这些儿童的语音感知能力也显著改善,进行正常对话的能力也得到恢复。总体而言,研究人员并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。在对这些儿童的随访中,他们观察到48例不良事件,其中绝大多数(96%)为低级别,其余为短暂性的不良事件,无长期影响。(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 INFIRMARY)


· 月球探索 ·
日本确认SLIM实现精确着陆,但“倒栽”在月球上

根据估计的着陆位置与姿态制作的示意图(图片来源:JAXA)


据space.com报道,当地时间1月25日,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(JAXA)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已确认小型登月探测器SLIM距其选定的月球着陆点只有55米,实现了100米范围内的精确着陆。但SLIM着陆前释放的LEV-2(又称SORA-Q)移动器拍摄的图像显示,SLIM呈现出发动机向上、太阳能板朝西的姿态,90度“歪倒”在了月球上,这可能是其未能成功获得太阳能电力的原因。


据JAXA介绍,这是因为SLIM在着陆前30秒、高度50米时,两个主要发动机之一的喷嘴疑似脱落,导致探测器本身发生翻转,目前还不确定该故障发生的具体原因。1月21日,JAXA表示,当SLIM的电池电量下降到12%的时候,他们关闭了着陆器的电源。工程团队希望在阳光角度合适的时候,SLIM有机会重新获得电力。(JAXA,space.com)



· 动物行为学 ·
为交配放弃睡眠的雄性有袋类动物


图片来源:Erika Zaid


对绝大部分动物来说,充足的睡眠对维持正常生理状态非常必要。然而在最近发表于《当代生物学》Current Biology)的一项研究中,研究者惊讶地发现,澳大利亚的袋鼩会牺牲交配季的大量睡眠时间,以进行更多交配活动。


袋鼩中的雄性寿命通常只有一年,且一生只能繁殖一次,在短暂而激烈的交配季节结束后,雄性袋鼩就会大批死亡。在这项研究中,研究团队分别测量了袋鼩的运动,并通过电生理学和代谢数据测量袋鼩的睡眠时间。结果显示,在数周的繁殖季期间,雄性袋鼩平均每晚睡眠减少了3小时。研究者推测,雄性袋鼩可能具有某种对短期睡眠缺乏的抗性,或是为了提高交配概率,牺牲了短期的睡眠。另外,研究者发现睡眠最少的雄性并不是生理状态最差的雄性,因此他们怀疑睡眠不足并非雄性袋鼩在繁殖季后大批死亡的原因。(Cell Press)


· 医学 ·
14岁之前接种二价HPV疫苗,患宫颈癌几率或为0


STAT news消息,在一项于1月22日发表于《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》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)的研究中,苏格兰公共卫生部(Public Health Scotland)等机构的科学家在英国1988-1996年出生、并在12~13岁之间接种了二价HPV疫苗的女性中,没有发现宫颈癌病例。


从2020年7月开始,研究人员分析了1988年至1996年间出生的45万名女性接受癌症筛查的记录。他们发现,4万名女性在12岁~13岁之间接种了疫苗,12.4万名儿童在14岁或之后接种了疫苗。剩下的近30万女性并没有接种疫苗。研究人员没有在14岁之前接种疫苗的女性中发现宫颈癌病例,即使她们只接种了1~2剂疫苗,而不是完整的3剂疫苗。在14~22岁之间接受3剂疫苗的女性的宫颈癌发病率也明显减少,发病率(每10万名女性3.2例)比未接种疫苗的女性(每10万名女性8.4例)低2.5倍。该研究证实,二价疫苗可以预防侵袭性宫颈癌的发展,如果在12~13岁时接种,可以显著有效地预防宫颈癌。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,需要接种3剂疫苗才能在统计上达到显著的有效性。(STAT news

撰文:二七、clefable

封面图来源于NASA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